近年来,机器人赛道日渐红火,协作机器人作为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受到众多资本的青睐。
国产协作机器人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近些年协作机器人因其特有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业、医疗、科研、3C电子等等领域。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更加安全、灵活、柔性。灵活、安全、小巧的智能协作机器人不仅能满足企业柔性化的生产需求,还解决了传统工业机器人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期长、灵活度有限等问题,让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轻松实现智能自动化,加速“智能制造”的普及和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协作机器人全球销量为1.1万台,2018年销量为1.6万台,2019年销量为1.8万台。渗透率逐年提升,已经从2017年的2.75%提升至2019年的4.83%,并且随着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挖掘,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巴克莱预测,到2025年,全球协作机器人的销售额将从2015年的1.16亿美金,增至114亿美金,增幅超过100倍,这几乎相当于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整机市场的销售额。2018-2020年增速均保持20%以上;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迎来了第二个增长的高峰,增速高达87.62%,相较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增速高出36.17%。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在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整体销量的占比达51.02%。
目前,在中国市场,以遨博、节卡、艾利特、珞石、中科新松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了70%左右的份额。
国产协作机器人大盘点
节卡(jaka)
节卡机器人,于2014年由一群工程师与机器人学者联合创立,我们希望所从事的机器人事业能够“节节胜利”,也深知前进的征途中需要“上下求索”,所以取名“节卡”。
英文名JAKA((Just Always Keep Amazing)用于勉励自己,拒绝平庸,做让人惊艳(Amazing)的好产品,我们认为“人人皆可自由使用”才是一个好的机器人。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机器人由“专业装备”,变为简单易用的“工具”,进而“普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节卡的产品为新一代协作型机器人本体。节卡已与遍布全球的300余家,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自动化方案公司紧密合作。截至目前,我们在全球部署了逾万台机器人。它们灵活高效地服务于汽车、电子、半导体等全球知名品牌的生产线,同样也在众多商业新消费领域从事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服务工作。
遨博(AUBO)
遨博机器人创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协作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遨博开发了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协作机器人产品,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遨博产品先后通过EN ISO 13849-1:2015(PL=d,CAT 3)、欧盟CE、北美NRTL、韩国KCs、中国CR、SEMI S2、洁净度class5级等认证,凭借安全稳定、简易编程等特点,广泛应用于3C、汽车、五金家电、厨卫洁具、医疗健康、科研教育、餐饮、新零售、日化、物流等行业领域。销售和技术支持网络覆盖中国、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遨博组建了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牵头申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2020年“高精度模块化人机协作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展望未来,遨博以协作机器人本体为核心,生态产品为纽带,为客户提供即插即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的创新体系,协同上下游企业助推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珞石(rokae)
珞石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系列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平台化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基础,面向工业、商业和医疗等领域,快速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产品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北京、东京、武汉、山东设立了机器人研发中心,研发人员80%以上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多数来自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等院校。
珞石在中国山东拥有年产能超5万台的自有工厂,已建立起覆盖全球的销售、技术支持、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体系。公司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迄今为止已取得国内外研发专利及科技大奖300余项,得到业内多方认可。
艾利特(elibot)
艾利特机器人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苏州运营中心(8700平米),2020年12月成立上海张江研创中心(2400平米),创始团队全部来自于北航机器人所,师从王田苗教授,因此技术研发是艾利特的基因。
从底层的操作系统,到嵌入式的硬件软件,工艺包与顶端算力,再到协作机器人的模组关节技术,除了减速机以外艾利特都实现了自主研发。目前艾利特正在发售的是3个负载数的协作机器人产品——EC系列(3kg/6kg/12kg负载)。该系列以其运行稳定,拖拽顺滑,功能完善和高性价比在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并成功导入包括汽车零部件、3C电子、金属加工、家电、电力、新零售在内的头部客户协作机器人项目。
艾利特机器人具有高性价比、低自重负载比、全面保障的产品稳定性的优势。公司售前售后团队的机器人使用经验丰富,场景理解深刻,已经有超过3,000台协作机器人部署落地的实操能力。通过“机器换人”和“人机协同”实现了单工位自动化改造,为工厂减员增效赋能。
2022年,艾利特推出的平台级CS(Cobots Superior)协作式机器人系列,基于全新的基础架构,对软硬件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操作界面、编程方式、示教器、机器人本体在内都完成了飞跃式提升,展示了新一代协作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新一代CS协作机器人将成为艾利特蓄力未来的重要一步,也将进一步延展协作机器人包括工业、商业、国计民生在内的泛场景化的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协作机器人品牌商也值得关注,例如埃夫特(efort)、越疆科技(dobot)、集萃智能(iimt)、新松(siasun)、大族机器人(hansrobot)、达明(tm)、卡诺普(crprobot)、法奥意威(FAIR)、镁伽(megarobo)、睿尔曼(realman)、长广溪智造(cgxi)、思灵机器人(Agile Robots)等。
近两年,内资厂商逐渐将部分市场延伸至海外。例如节卡机器人在日本设有技术中心,并且有专门的海外事业部负责市场开拓;总部及研发中心位于北京的遨博,也有海外业务部门专门负责欧洲、北美等市场的开拓,并会在当地配置技术人员配合当地代理商进行推进;艾利特、大族机器人、珞石机器人等也均设立了海外办事处以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
在协作机器人领域,中国有望带动全球市场节奏。根据MIR DATABANK数据表明,2022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比增长1.5%,在整体市场增长疲软的态势下,协作机器人的增速却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及其他机型,同比增长达22.2%。随着国产协作越来越成熟,技术也逐渐接近外资,叠加较为激进的市场策略,2022年上半年外资厂商在汽车、3C行业受到了国产较大的冲击,市场占比出现下滑,协作机器人已经成为中国机器人势力的代表。
协作机器人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到来,中国人口红利正快速减弱。用工荒的步步紧逼,迫使生产企业不得不把眼光转移到工业机器人上。自动化手段在代替基础任务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岗位,催化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近几年中国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一名技术技能人才至少对应两个岗位,抢手程度可见一斑。
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国家从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从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关于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相关产业政策,到十四五规划,均指向加快壮大高端装备产业。在当今国家制造业处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升产业智能化升级将助力企业提高制造效率,提升品质,从而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市场研究机构ABI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30年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32.5%,市场规模于2030年预计将增至80亿美元。对机器人的庞大需求背后,不仅是市场对效率的极致要求,也是全球制造业普遍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难题,中国也不例外。而通过使用安全、灵活、便捷的协作机器人来代替繁琐的、危险的、重复的、劳动强度大的任务,能够使工人得以聚焦更具价值的工作,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伴随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速以及劳动力成本高企不下,预计2023年中国及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将继续呈现一片蓝海,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总结
随着国产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突破,市场对于机器人需求的逐渐扩张,以及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市场将会不断扩大,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