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名誉会长祁俊、艾利特总经理曹宇男、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埃夫特董事长游玮、灵动科技总经理齐欧、主持人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代理秘书长王继宏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主论坛,就“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话题从宏观趋势、行业热点、技术挑战、未来应对等维度全面剖析了机器人行业。
王继宏: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作为机器人从业的企业和人员,如何看待此次方案,如何推动机器人的应用?
曹宇男:这是一个国家的长期思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签型的产品。回到机器人的理解,机器人的种类随着世界的推演,已经不拘一格了,既然国家有这样的动因,我们也将不辱使命,把这件事情做到底。协作机器人这几年受到资本与市场的极度关注,未来协作机器人的产品形态将会跟老百姓的关系更加紧密,沿着老百姓对机器人的愿望,我们会做不少工作。
索利洋:机器人+对于机器人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有利于国产机器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开拓。配天机器人从2010年开始,一直自主掌控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们会推广的更快,得到更多的行业客户的认可。公司在过去占比最大的领域还是3C,这两年我们在不断扩展自己的产品应用领域,包括焊接,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行业等。
祁俊:2021年,工程机械销售额突破了9065亿人民币,实际上远超过了1万亿的销售收入,而且中国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使用市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工程机械的产品可以满足施工95%以上的需要。我们和国外的工程机械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差距在可靠性上,其他的我们已经可以和他们并跑。把机器人大量应用到制造环节,现在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喷涂、搬运。
游玮:机器人产业,并不一个特别大的产业。就是因为这样的规模有限的行业,但却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因为机器人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各行各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它体现的是如何将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机器人+意味着机器人将更多的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于埃夫特来说,现在的打法是两块,一是趁着主流行业高对应用场景进行批量的进口替换,二是通过智能化来寻找一些新的应用场景。
齐欧:我分享一下移动机器人相关的思考。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周期相对比较短。从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来看,根据整体的感知依赖会有更多的行业分布机会。移动机器人周期比较短,因此整个行业的分布,无论是在主体,包括核心零部件,包括集成商,包括整体的客户认知上都没有那么清晰。今天还很难说移动机器人可以只把主体做好,自己通过集成商来做主要的交付。这个行业60%甚至80%以上的交付还是主体的公司来做,对我们的要求还是要有更清晰的主营业务方向,更多的解决方案、交付能力、质量要求和维修维护的能力。
王继宏:未来十年,机器人将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齐欧:第一,随着单机智能的增强,多机的智能,以及多机之间的自协同的能力,会从技术上往下有一个技术的突破点。第二,随着量的增大,机器人的成本会进一步下降。更廉价持有成本的机器人,更高协同效应的机器人,也是支撑长期中国有制造业能力的基础。
游玮:预计未来十年,整个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数量必然超10倍以上规模的增长。如果要达到机器人密度在十四五期间要翻番,未来三年至少有三倍的增长,未来十年十倍的增长将是大概率的事件。在技术发展趋势层面上,特别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主,未来的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在对制造业整体的影响上,随着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机器人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最早掌握机器人生产要素的企业,会通过它制造能力质的提升,形成在竞争格局里面进一步的集约。在社会效益方面,十年之后,所有的产业工人工作时间会大幅度缩短,整个工作强度靠机器人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来分担,通过减少人类的工作时间,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增加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从整个社会问题上,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未来会达到非常良性的平衡。
祁俊:接下来的十年,工程机械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与智能制造,90%以上的企业可能都会大量的用到机器人,对行业的产品做到极致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帮助行业可持续发展。十年以后,我们也有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工程机械的产品,原来定价机制就是成本定价,国内的产品是品牌定价,所以我们的利润空间很小。在国际上的品牌定价与产品定价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索利洋:从工业机器人来说,未来十年中国国产的工业机械臂品牌数量至少会减少三分之二,一些品牌可能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我认为中国机器人的品牌在未来十年会进入到品牌定价阶段,不再是成本定价。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在未来十年会突破50%的大关。另外,国产的零部件会做得非常成熟,无论是减速器还是伺服电机,未来十年,国产的零部件会做到进口水平,可能更多的也是品牌和定位的问题。
从商用2C或者民用角度来说,未来十年内,每家每户应该会有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排除掉现在的所谓扫地机器人,我认为应该是一个人形构架的或者是一个纯机械臂形式构架的,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某一种或者多种需求。
曹宇男:每天都深陷在企业经营的泥土里,十年左右的思路和想法还不是特别的清晰,跟前面几位有些区别,我畅想的更远一点。20年左右的时间周期,第一,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演进,不只是机器人本体技术,也包括一些外围自相关技术,比如传感器融合技术,我认为机器人的人的属性会越来越强大,跟老百姓心中的他们相信中的机器人的产品形态会越来越接近,所带来的就是机器人的适配量会是一个不同量级的适配水平。
现在我们习惯性的把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非工业机器人或者消费类机器人,这个鸿沟可能再往后数20年左右的时间就没有了,更多的是趋向于对人和机器人协同工作,协同生活,共生共创未来,这也是我们的终极梦想。也许我们在20年后,这样的产品形态随着各个组织的技术可能会真正落地。这也是机器人产品形态之所以被大家越来越重视,甚至将来会成为舞台产品的原因。
(以上内容来源速记稿,由小编整理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