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运行维护工作是保障其正常观测的重中之重。2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在“中国天眼”通过现场验收,智能机器人为“中国天眼”提供运行维护保障。
7月26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此次通过验收的项目包括5套机器人系统和平台,分别是馈源支撑缆索及滑车检测机器人、促动器自动化维护机器人平台系统、反射面激光靶标维护机器人、馈源接收机拆装机器人及无线电干扰智能监测系统、馈源舱全天候智能测量系统。
该项目突破了“中国天眼”高空复杂障碍物馈源支撑钢索与滑车安全检测、大批量液压促动器群自动化维护、大坡度反射面激光靶标自动维护、全天候馈源舱位姿测量、馈源接收机高效率更换、无线电干扰智能监测、馈源舱全天候测量等机器人技术,解决了“中国天眼”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高危作业风险隐患、人工维护效率低下、气候条件制约观测等问题。
7月26日,工作人员在调试馈源接收机拆装机器人。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智能维护机器人系统将有效确保‘中国天眼’的运行安全,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和使用效率,促进天文成果的产出。”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介绍。据测算,这些成果每年能为“中国天眼”增加约30天的可观测时间。
当前,“中国天眼”已进入成果爆发期:发现的新脉冲星已超过800颗,是国际上同一时期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发现迄今轨道周期最短脉冲星双星系统;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继续保持着我国在低频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
据了解,该项目研究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将进一步深化我国特种机器人的工程化应用,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快速发展。
7月25日,工作人员在调试反射面激光靶标维护机器人。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