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当世界上的第一个工业机器人Unimate出现在通用汽车的生产线上时,大家都觉得它是现代化带来的奇迹。对于人类工人来说,机器人所做的工作不仅繁重,而且危险,但它可以轻松胜任,化险为夷。
5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人工业有了飞速发展。因为有了更加敏感的马达和制动器,机器人能够胜任更加精细的工作,它们手中组装的物件,已经从别克汽车变成了智能手机。
然而,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关键并不在于更好的精确度,而在于更好地与人类协作。
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可以在一定区域内与人类进行直接交互的机器人。一般来说,协作机器人的操作相对较为简单,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分系,在价格上也比传统工业机器人“亲民”得多。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协作机器人在体型上就跟它不在一个档次。为了达到“协作”的目的,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工作距离就不能太远,因而,协作机器人尺寸都是偏小的,甚至可以直接放置在正常工作台。
协作机器人为何如此备受瞩目?
根据ABI的预测,到了2020年,协作机器人的出货量将是2016年的22.5倍。在短短6年之间,为何它的速度能飚这么快?事实上,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Vol.1中小企业自动化的需求
在我国拥有超过5000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就占了99%,而低成本自动化向来都是中小企业梦寐以求的生产模式。
传统工业机器人的价格一般位于10万~40万人民币之间,使用寿命为5~8年,而要将其应用到自家生产线,那将要多出2~3倍的部署花费,这个支出对于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而言是承受不起的。
而协作机器人的价格一般介于2~3万美元,但因为省去了部署的过程,从而就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少去了那个“大头”的支出。由此基于成本的比较,协作机器人显然更适合中小企业,其需求也就随之上升。
Vol.2市场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来,3C产品的销量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协作机器人的柔性、灵活度和精准度正好符合了3C产品配件安装等工作的要求。因而,协作机器人的销量想低都不行啊。
Vol.3技术的需求
出于效率的需求,人们在生产线上引入了工业机器人,但由于安全性的欠缺,工业机器人又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监狱”之内,再加上体积庞大等因素,要想完成一些细致的工作,对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来说,真的是太难了。
在这方面,协作机器人就填补了这个空缺。对于一些讲究细致的工作,其准确性与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工作的需求,而它缓慢的速度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些安全保障。
像3C产品的装配,一边是协作机器人准确的零件放置,一边是人类的快速组装,两处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